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狀動脈狹窄、動脈痙攣、血栓形成、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攜氧能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胸痛、胸悶、心悸、氣短、乏力等癥狀。
1、胸痛:心肌缺血最常見的癥狀是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或不適感,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下頜或背部放射。這種疼痛通常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誘發,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緩解。疼痛持續時間一般為數分鐘,若超過30分鐘需警惕心肌梗死。
2、胸悶:患者常描述為胸部壓迫感或緊縮感,如同重物壓在胸口。這種不適感可能伴隨呼吸困難,尤其在爬樓梯、快步行走等需氧量增加時加重。夜間平臥時可能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需坐起才能緩解。
3、心悸:心肌缺血可能導致心律失常,患者自覺心跳沉重、不規則或過速。這種心悸感可能突然發生,伴隨頭暈或冷汗。心電圖檢查可能顯示室性早搏、房顫等異常心律。
4、氣短:輕度活動即感呼吸費力是心肌缺血的常見表現?;颊呖赡茉谛凶?00-200米后就需要停下休息,嚴重時靜息狀態下也會感到呼吸不暢。這與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導致肺淤血有關。
5、乏力:持續的心肌供血不足會使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感,日?;顒幽土γ黠@下降。這種乏力往往不隨休息完全緩解,可能伴隨食欲減退、睡眠障礙等全身癥狀。
心肌缺血患者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多攝入深海魚、燕麥、深色蔬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質的食物。規律進行散步、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戒煙限酒,控制血壓血糖,定期監測血脂水平。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出現持續胸痛超過20分鐘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