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與臉頰交界處疼痛可能由顳下頜關節紊亂、外耳道炎、腮腺炎、神經痛、局部外傷等原因引起。
顳下頜關節功能異常可引發耳前區鈍痛,咀嚼或打哈欠時加重。日常需避免硬食、減少單側咀嚼,熱敷可緩解肌肉痙攣。癥狀持續需口腔科就診,可能需佩戴咬合板或接受物理治療。
外耳道細菌感染常伴隨耳屏壓痛及分泌物,可能與挖耳損傷或游泳進水有關。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自行掏耳。急性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合并發熱需口服頭孢克肟抗感染。
腮腺腫脹疼痛多由病毒性腮腺炎引起,兒童多見且伴發熱。需隔離休息,進食流質食物減輕咀嚼負擔。流行性腮腺炎需接種疫苗預防,化膿性腮腺炎需靜脈注射青霉素。
三叉神經耳顳支受壓可產生針刺樣疼痛,常見于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早期。卡馬西平可緩解神經痛,急性期需聯合阿昔洛韋抗病毒治療。長期疼痛需排除顱內占位性病變。
耳周軟組織挫傷或拉傷可導致局部壓痛,常見于耳機壓迫、睡姿不當或運動碰撞。傷后48小時冰敷消腫,后期改用活血化瘀膏藥。開放性傷口需清創消毒預防感染。
日常注意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或受壓睡眠。飲食宜選擇軟質易咀嚼食物,減少堅果類硬物攝入。急性疼痛發作時可嘗試輕柔按摩耳周肌肉,若72小時內無緩解或出現聽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癥狀,需及時至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就診排查嚴重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