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白內障可通過定期眼科檢查、佩戴矯正眼鏡、控制用眼時間、避免眼部外傷、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兒童白內障通常由遺傳因素、先天性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眼部感染、外傷等原因引起。
每3-6個月需進行散瞳驗光及眼底檢查,監測晶狀體混濁程度變化。嬰幼兒建議使用手持裂隙燈檢查,學齡期兒童可配合自動驗光儀。檢查需重點關注視力下降速度及是否伴隨斜視、眼球震顫等并發癥。
早期可驗配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觸鏡或框架眼鏡矯正屈光不正。對于單眼白內障患兒,需嚴格遮蓋健眼4-6小時/日促進弱視治療。矯正視力低于0.3時應考慮人工晶體植入時機。
每日近距離用眼不超過2小時,每20分鐘遠眺6米外景物。避免在昏暗環境下閱讀,電子屏幕亮度需調節至環境光3倍以上。紫外線強烈時需佩戴UV400防護墨鏡。
避免參與拳擊、跳水等高風險運動,玩具選擇應排除尖銳物品。居家需包覆家具棱角,浴室鋪設防滑墊。若發生眼瞼裂傷需立即壓迫止血并送醫,禁止自行取出眼內異物。
晶狀體完全混濁或視力≤0.1時需行超聲乳化吸除術,2歲以上可同期植入人工晶體。復雜病例可能需聯合玻璃體切割術,術后需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預防感染。
日常需保證維生素A胡蘿卜、動物肝臟、維生素C獼猴桃、彩椒及DHA深海魚、核桃攝入,避免高糖飲食加重代謝負擔。術后3個月內禁止游泳、球類等劇烈運動,恢復期可進行眼球轉動訓練上下左右各10次/組。睡眠時建議佩戴防護眼罩,洗澡使用防水護目鏡。出現眼紅、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異常需24小時內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