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可通過熊去氧膽酸、頭孢曲松鈉、甲硝唑等藥物治療。膽囊炎通常由膽結石、細菌感染、膽汁淤積、寄生蟲感染、膽囊缺血等因素引起。
1、熊去氧膽酸:
熊去氧膽酸能促進膽汁排泄,降低膽汁膽固醇飽和度,適用于膽固醇性膽結石引起的膽囊炎。長期服用需監測肝功能,孕婦及膽道梗阻患者禁用。該藥物對溶解微小膽固醇結石效果顯著,但需連續服用6個月以上。
2、頭孢曲松鈉:
第三代頭孢菌素對腸道桿菌等常見致病菌抗菌譜廣,適用于細菌性膽囊炎。治療期間可能出現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嚴重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與含鈣制劑配伍可產生沉淀。
3、甲硝唑:
針對厭氧菌感染的聯合用藥選擇,常與頭孢類抗生素聯用。用藥期間禁止飲酒,可能引起金屬味覺異常。對阿米巴原蟲、滴蟲等寄生蟲合并感染有治療效果。
4、解痙藥物:
山莨菪堿可緩解膽絞痛癥狀,通過阻斷M膽堿受體松弛Oddi括約肌。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與鎮痛藥聯用能快速改善右上腹劇痛,但治標不治本。
5、消炎利膽片:
中成藥含穿心蓮、溪黃草等成分,具有抗炎利膽作用。適用于慢性膽囊炎維持治療,急性發作期需聯合抗生素。服藥期間需低脂飲食,避免與西藥間隔2小時服用。
膽囊炎患者需長期保持低脂飲食,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40g以下,避免蛋黃、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規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急性發作期需禁食并靜脈補液,慢性期可少量多餐,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定期超聲檢查監測膽囊壁厚度及結石變化,出現持續發熱、黃疸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