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癬和灰指甲屬于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指甲病變,臨床可通過抗真菌藥物、激光治療等方式干預。
甲癬是醫學專業術語,特指由皮膚癬菌、酵母菌等病原體侵襲甲板或甲床導致的感染性疾病。灰指甲為民間俗稱,因病變指甲常呈現灰白色增厚外觀得名,二者本質均為真菌性指甲感染。
80%以上病例由紅色毛癬菌等皮膚癬菌引起,少數由念珠菌或霉菌導致。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者更易感染,表現為甲板渾濁、脆裂或甲分離,需通過真菌鏡檢明確病原體。
早期可見甲緣白斑或黃斑,逐漸發展為甲板增厚、分層。病甲可能伴隨甲溝紅腫疼痛,嚴重者出現全甲毀損。趾甲感染率是指甲的4倍,與穿密閉鞋襪、足部多汗有關。
臨床采用KOH溶液溶解甲屑后鏡檢,發現菌絲或孢子可確診。頑固病例需進行真菌培養,與銀屑病甲、扁平苔蘚等非真菌性甲病鑒別,必要時行甲病理檢查。
輕癥可外用阿莫羅芬搽劑、環吡酮甲涂劑,聯合特比萘芬乳膏。重癥需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片,配合激光治療。病甲需定期修剪,鞋襪用紫外線消毒儀處理。
保持手足干燥清潔,避免共用修甲工具。每日用白醋泡腳輔助殺菌,選擇透氣性佳的棉襪和露趾鞋。糖尿病患者需優先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慎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每月復查肝功能,療程通常持續3-6個月直至新甲完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