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吃藥的時候該怎么喝水?不能用咖啡和濃茶,是人人皆知的常識。但究竟得喝多少水?水的溫度又該以幾度為好?似乎很少有人會講究這些,總覺得多喝點溫開水應該沒壞處。殊不知,飲水量與水溫等因素會直接影響藥效的發揮。
為了幫助大家實現“吃藥少,恢復快”的目標,錢江晚報
圖/CFP
第一類:應多喝水的藥物
1.易引起食管損傷的藥物:一些酸堿性和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容易對食道產生刺激并腐蝕食道,如阿司匹林、強的松等。服用這些藥時若不用足量的水送服,往往會延長藥物在食道內滯留時間,增加藥物對食道的刺激,所以應多喝水,以充分沖洗食道,使藥物盡快進入胃里,避免引起食管損傷。
2.解熱鎮痛類藥物:如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服藥時應多喝水,否則易因出汗過多而造成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或虛脫。
3.平喘藥:如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茶堿、二羥丙茶堿等,由于其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致脫水,出現口干、多尿或心悸的癥狀,同時哮喘患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較低。因此,應注意適量補充液體,多喝水。
4.抗痛風藥:服用排尿酸藥苯溴馬隆、丙磺舒時,應多喝水,使一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5.抗尿結石藥:服用中成藥排石湯、排石沖劑時宜多喝水,保持一日尿量在3000ml左右,以沖洗尿道,并稀釋尿液,降低尿液中鹽類的濃度,減少尿鹽沉淀的機會。
6.補充電解質類藥:如口服補液鹽Ⅲ,每袋需加250ml水,溶解后服用。
第二類:應少喝水的藥物
1.止咳糖漿:如復方甘草合劑、急支糖漿,這些藥物特意制狀成較黏稠狀,服用后藥物會黏附在發炎的咽喉部,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從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喝過多的水,會把黏附在咽部的藥物有效成分沖掉,降低療效。一般要求喝完止咳糖漿至少5分鐘內不要喝水,最好在服藥半小時后再喝水。
2.胃黏膜保護劑:如治療胃病的硫糖鋁混懸液、膠體果膠鉍,這些藥物在胃酸環境中形成凝膠狀物,覆蓋在胃黏膜表面,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服藥后1小時內盡量不要喝水,避免保護層被水沖掉。
3.苦味健胃藥:是通過苦味刺激舌部味覺感受器及末梢神經,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而增加食欲。因此應少喝水,以免沖淡苦味而影響藥效。
第三類:應不喝水的藥物
主要為舌下含服的藥物:如治療心絞痛的硝酸甘油片,應舌下含服,經口腔粘膜吸收。在含服后切忌立即喝水,否則會將口腔中的藥物沖入胃里,影響療效。
第四類:不能用熱水送服的藥物
1.維生素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這些藥物性質不穩定,受熱后易被破壞而失效。
2.活疫苗:如小兒麻痹癥糖丸,一定要用涼開水送服。若用熱水送服,活疫苗會因溫度過高而失去活性。
3.含活性菌的藥物:如用于調節腸道菌群的媽咪愛(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培菲康散(雙岐桿菌三聯活菌散)、米雅(酪酸梭菌活菌散劑),溶解時水溫不宜超過40℃。因該類藥物遇熱會引起活性菌破壞,不能用熱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