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和過敏性皮炎可通過發病機制、誘發因素、皮損特征、伴隨癥狀、治療方式等方面區分。神經性皮炎通常由精神壓力、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過敏性皮炎多與過敏原接觸、免疫異常相關。
1、發病機制:神經性皮炎屬于神經精神障礙性皮膚病,與大腦皮層興奮抑制功能失調相關,患者常伴焦慮抑郁情緒。過敏性皮炎由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引發,接觸塵螨、花粉等過敏原后,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導致血管擴張。
2、誘發因素:神經性皮炎多見于頸部、肘窩等易摩擦部位,搔抓會形成"瘙癢-搔抓-苔蘚化"惡性循環。過敏性皮炎好發于面部、耳后等暴露部位,常見誘因包括化妝品、金屬飾品、動物毛發等外源性物質。
3、皮損特征:神經性皮炎表現為邊界清晰的苔蘚樣斑塊,表面可見多角形扁平丘疹,伴明顯抓痕和血痂。過敏性皮炎急性期呈紅斑、丘疹、水皰,慢性期可出現皮膚增厚,但不會形成典型苔蘚樣變。
4、伴隨癥狀:神經性皮炎患者夜間瘙癢顯著,情緒緊張時加重,可能合并睡眠障礙或焦慮狀態。過敏性皮炎常伴灼熱感,嚴重者出現眼瞼水腫、過敏性結膜炎等全身過敏反應。
5、治療方式:神經性皮炎需使用多塞平乳膏等止癢劑,配合認知行為療法改善情緒。過敏性皮炎需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外涂氫化可的松軟膏,關鍵要避免接觸過敏原。
日常護理需注意穿著純棉衣物減少摩擦,洗澡水溫不超過38℃。神經性皮炎患者可進行正念冥想緩解壓力,過敏性皮炎患者建議定期做斑貼試驗篩查過敏原。兩種皮炎均需避免過度清潔,沐浴后及時涂抹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癥狀持續加重時應至皮膚科進行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