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隱血陽性可能由痔瘡、肛裂、消化道潰瘍、結腸息肉、結腸癌等原因引起。
1、痔瘡:
痔瘡是直腸末端靜脈叢擴張形成的血管團,排便時摩擦可能導致黏膜破損出血。血液混入糞便形成隱血陽性。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久坐久站可緩解癥狀。
2、肛裂:
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形成肛裂,排便時撕裂傷出血是常見原因。保持肛門清潔,使用溫水坐浴促進愈合,多攝入火龍果、香蕉等軟化糞便的食物。
3、消化道潰瘍:
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侵蝕血管時,血液經消化道分解后呈現隱血陽性。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有關,典型癥狀包括上腹痛、反酸。治療需根除幽門螺桿菌,使用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等藥物。
4、結腸息肉:
結腸黏膜隆起性病變表面血管破裂會導致隱血陽性,腺瘤性息肉有癌變風險。常見于長期高脂飲食人群,可能伴隨排便習慣改變。需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術或EMR治療。
5、結腸癌:
腫瘤組織壞死出血是重要警示信號,多發生于50歲以上人群。伴隨癥狀包括體重下降、腸梗阻,需進行結腸鏡檢查確診。根據分期選擇根治性手術或放化療,常用術式包括右半結腸切除術、Dixon手術。
日常需保持每日30克膳食纖維攝入,選擇燕麥、芹菜等食材;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2年做一次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出現持續隱血陽性需及時消化內科就診,排除惡性病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