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結腸癌可通過鎮痛治療、營養支持、心理疏導、姑息性化療、姑息性手術等方式進行姑息治療。晚期結腸癌通常由腫瘤轉移、腸梗阻、惡病質、癌性疼痛、心理壓力等原因引起。
1、鎮痛治療:
癌性疼痛是晚期結腸癌常見癥狀,可能與腫瘤侵犯神經、骨轉移等因素有關。藥物鎮痛是主要手段,常用藥物包括嗎啡緩釋片、羥考酮緩釋片、芬太尼透皮貼劑。非藥物鎮痛可采用熱敷、按摩、音樂療法等輔助方式。
2、營養支持:
惡病質和腸梗阻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可能與腫瘤消耗、進食困難有關。腸內營養可選擇短肽型配方粉、整蛋白型配方粉。腸外營養需補充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食物有助于改善進食狀況。
3、心理疏導:
患者常伴隨焦慮抑郁情緒,與疾病預后擔憂、身體不適有關。專業心理咨詢可幫助患者調整心態。家屬陪伴、病友交流、宗教信仰等方式能提供心理支持。保持規律作息、適度活動有助于維持心理穩定。
4、姑息性化療:
對于體力狀況較好的患者,可采用卡培他濱、奧沙利鉑、伊立替康等藥物控制腫瘤進展。化療方案需根據患者耐受性調整,目標是延長生存期而非根治。治療期間需密切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
5、姑息性手術:
出現腸梗阻、出血等并發癥時,可考慮腸造瘺術、支架置入術等緩解癥狀。手術決策需評估患者全身狀況,以最小創傷解決最緊迫問題為目標。術后需加強傷口護理、預防感染。
晚期結腸癌患者日常需注意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適量活動如散步、呼吸訓練,保持皮膚清潔預防壓瘡。定期復查血常規、電解質、腫瘤標志物,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疼痛評分超過4分或出現新發癥狀需及時就醫。姑息治療團隊應包括腫瘤科、疼痛科、營養科、心理科等多學科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