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頜骨骨髓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高壓氧治療、手術清創、骨移植修復、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放射治療損傷、細菌感染、局部血供障礙、免疫功能低下、創傷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療:頭孢類、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廣譜抗生素可控制感染。感染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齲齒未處理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張口受限等癥狀。需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用藥方案。
2、高壓氧治療:通過提高組織氧分壓促進血管新生,改善局部缺血狀態。每周3-5次治療,療程需持續4-6周。治療期間需監測耳氣壓傷等不良反應。
3、手術清創:對壞死骨組織進行死骨切除術,配合創面沖洗引流。嚴重病例需采用頜骨部分切除術,術后需長期隨訪觀察骨愈合情況。
4、骨移植修復:采用自體髂骨移植或人工骨材料修復骨缺損。移植骨需具備良好血運重建條件,術后需配合抗感染治療3-6個月。
5、疼痛管理: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輕度疼痛,中重度疼痛需使用曲馬多等阿片類藥物。神經病理性疼痛可加用加巴噴丁調節神經傳導。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避免進食堅硬食物。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組織修復,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康復期可進行頜面部肌肉按摩,逐步恢復咀嚼功能。出現發熱或疼痛加劇需及時復查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