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淚囊炎可能由鼻淚管發育不全、淚道阻塞、細菌感染、先天性淚囊膨出、分娩時羊水或胎糞殘留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淚囊按摩、抗生素滴眼液、淚道探通術、淚囊鼻腔吻合術、全身抗生素治療等方式干預。
1、鼻淚管發育不全:新生兒鼻淚管末端Hasner瓣膜未完全開放導致淚液滯留,表現為單側眼部分泌物增多。每日用食指指腹沿鼻梁側面向下按摩淚囊區5-10次,促進瓣膜開放。護理時需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清潔眼瞼。
2、淚道阻塞:先天性淚道結構異常或上皮碎屑堵塞,常見持續性溢淚。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聯合淚囊加壓按摩,每日4次環形按壓內眼角。哺乳期母親需避免進食辛辣食物,減少乳汁中致敏成分。
3、細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侵入引發化膿性炎癥,伴隨結膜充血。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嚴重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患兒衣物需單獨高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先天性淚囊膨出:淚囊區可見藍灰色囊性腫物,可能壓迫眼球。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行淚道探通術,使用Bowman探針疏通阻塞部位。術后需保持頭部抬高30度睡眠姿勢。
5、分娩殘留物:產道中的胎脂或血液凝固阻塞淚道,多表現為生后48小時內出現癥狀。采用淚囊沖洗聯合紅霉素眼膏治療,沖洗液選用生理鹽水加地塞米松混合液。
母乳喂養期間母親應補充維生素A促進患兒上皮修復,每日撫觸時增加眼周輕柔按摩。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出現角膜混濁,需及時進行淚道置管術。保持室內濕度50%-60%減少結膜干燥,嬰兒衣物選擇純棉材質避免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