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換牙期需關注乳牙脫落順序、恒牙萌出位置、口腔衛生維護、飲食結構調整及異常情況處理。
1、脫落順序:乳牙通常從下前牙開始脫落,6-12歲完成全部替換。過早脫落可能因齲齒或外傷,需檢查間隙保持器;延遲脫落可能與遺傳或乳牙根吸收異常有關,建議拍攝牙片評估。
2、萌出位置:恒牙從乳牙下方萌出,若出現雙層牙乳牙未脫恒牙已長,需及時拔除滯留乳牙。恒牙異位萌出可能與頜骨空間不足有關,表現為牙齒擁擠或傾斜,早期干預可減少正畸難度。
3、口腔清潔:換牙期牙齦敏感易出血,選用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日刷牙兩次。乳牙齲壞可能影響恒牙發育,需使用牙線清潔鄰面,每半年涂氟一次預防窩溝齲。
4、飲食調整:避免過硬或黏性食物如堅果、奶糖,防止乳牙提前脫落或恒牙損傷。增加鈣磷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魚類,促進牙釉質礦化;咀嚼蘋果、胡蘿卜等纖維食物刺激頜骨發育。
5、異常處理:乳牙早失需制作間隙保持器,防止鄰牙傾斜;恒牙萌出困難可能需切開助萌。若出現牙齦腫脹、恒牙半年未萌出或明顯排列不齊,需正畸科評估是否需擴弓或序列拔牙。
換牙期每日早晚使用圓弧刷牙法清潔牙面,餐后漱口減少食物殘渣堆積。限制碳酸飲料攝入避免酸蝕牙釉質,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監測恒牙發育。乳磨牙早失可導致第一恒磨牙前移,建議定制個性化間隙管理方案。恒牙完全萌出后考慮窩溝封閉,降低齲齒風險。夜間磨牙患兒可使用軟頜墊保護牙齒,避免過度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