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可能由鐵攝入不足、維生素B12缺乏、葉酸缺乏、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
1、鐵缺乏:鐵是血紅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長期偏食或消化吸收障礙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建議增加紅肉、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攝入,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
2、維生素缺乏:維生素B12參與紅細胞成熟過程,嚴格素食者易出現(xiàn)缺乏。每周食用雞蛋、乳制品等食物,嚴重缺乏時需肌注維生素B12注射液。
3、葉酸不足:葉酸缺乏常見于孕婦和酗酒人群,會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多攝入綠葉蔬菜、豆類,孕前三月起需每日補充葉酸片劑。
4、慢性失血:胃潰瘍、痔瘡等長期隱性出血會造成鐵質(zhì)流失。需治療原發(fā)病,同時配合琥珀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等補鐵藥物治療。
5、骨髓異常: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骨髓疾病會影響造血功能。需進行骨髓移植或使用環(huán)孢素、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劑治療。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牛肉、豬肝、黑木耳等補血食材,避免濃茶影響鐵吸收。長期乏力、心悸者應及時檢查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低于70g/L需輸血治療。規(guī)律有氧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但重度貧血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防止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