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可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方式綜合干預。放射治療在直腸癌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通常適用于局部進展期腫瘤或術后輔助治療。
1、術前放療:對于局部晚期直腸癌,術前放療能縮小腫瘤體積,提高手術切除率。放射線可破壞癌細胞DNA,降低術后復發風險。常見方案包括長程放療聯合化療,或短程放療后立即手術。
2、術后放療:當病理顯示腫瘤侵犯腸壁全層或淋巴結轉移時,術后放療可殺滅殘留癌細胞。放療聯合卡培他濱或奧沙利鉑等化療藥物,能顯著提高局部控制率。治療周期通常持續5-6周。
3、姑息放療:針對轉移性直腸癌引發的疼痛、出血或梗阻,局部放療可緩解癥狀。單次大劑量或分次照射能改善生活質量,常與止痛藥物聯合使用。
4、放療技術: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能精準靶向腫瘤,減少周圍組織損傷。圖像引導技術可實時調整照射范圍,保護膀胱、小腸等正常器官。
5、副作用管理:放射性腸炎表現為腹瀉、腹痛,需調整低纖維飲食。皮膚反應可通過保濕霜緩解,骨髓抑制需監測血常規。癥狀嚴重時需暫停治療。
直腸癌患者應保證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進行快走、太極拳等運動,定期復查血常規和腸鏡。放療期間保持照射區域皮膚清潔干燥,出現持續發熱或便血需及時就醫。治療結束后需長期隨訪,監測復發及遠期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