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質腐蝕可能由酸性飲食、頻繁嘔吐、胃酸反流、齲齒細菌感染、牙本質發育不全等原因引起。
長期攝入高酸性食物如果汁、碳酸飲料、柑橘類水果,酸性物質會直接溶解牙釉質中的羥基磷灰石晶體。建議用吸管飲用酸性飲品減少接觸,餐后清水漱口中和口腔pH值。
頻繁嘔吐或胃食管反流疾病導致胃酸接觸牙齒,胃酸pH值低至1.5-3.5可造成釉質化學性腐蝕。伴隨反酸、燒心癥狀時需治療原發病,嘔吐后建議用小蘇打水漱口。
變形鏈球菌等致齲菌分解糖類產生乳酸,局部pH值低于5.5時引發釉質脫礦。可能與牙菌斑堆積、高糖飲食有關,表現為牙齒白堊色斑塊。使用含氟牙膏可增強釉質抗酸能力。
橫向刷牙、使用硬毛牙刷或磨牙癥導致釉質物理性損耗。典型表現為牙齒頸部楔形缺損,建議改用巴氏刷牙法,夜間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墊。
釉質發育不全或鈣化不良使牙齒更易腐蝕,可能與遺傳性疾病、兒童期高熱、營養不良有關。表現為釉質表面粗糙或凹陷,需定期涂氟或進行樹脂滲透治療。
日常需控制酸性食物攝入頻率,選擇軟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刷牙,每年進行專業涂氟護理。存在胃食管反流或進食障礙者應同步治療基礎疾病,磨牙癥患者需口腔科定制咬合板。均衡攝入乳制品、綠葉蔬菜等富含鈣磷食物,避免用牙齒開瓶蓋等硬物接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