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痤瘡表現為炎性丘疹、深部硬結、囊腫形成、疼痛性紅腫及色素沉著等癥狀。
結節性痤瘡初期表現為紅色炎性丘疹,直徑通常超過5毫米,觸痛明顯。病灶位于真皮層深層,表面可能伴隨膿頭。這類丘疹由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引發毛囊周圍炎癥反應,導致中性粒細胞聚集和局部組織水腫。
炎癥向皮下組織擴散形成質地堅硬的結節,與周圍組織粘連明顯。觸診時可觸及直徑1-3厘米的深在性腫塊,皮膚表面呈暗紅色。這種硬結由毛囊壁破裂后角質、皮脂和細菌進入真皮深層引起肉芽腫性反應所致。
病變進展為內含膿液或血性分泌物的囊性結構,囊壁較厚且有波動感。囊腫可能單發或多發,容易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長期存在的囊腫會導致真皮膠原纖維斷裂,增加瘢痕形成風險。
病灶區域出現明顯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體征,嚴重者可伴區域淋巴結腫大。炎癥介質如白三烯B4和白細胞介素-8的釋放刺激神經末梢,產生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疼痛。
炎癥消退后常遺留紫紅色或棕褐色色素沉著,可持續數月。黑素細胞在炎癥刺激下活性增強,過量產生黑色素沉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處。深膚色人群更易出現明顯炎癥后色素沉著。
日常護理需避免擠壓病灶,選擇含硫磺或水楊酸的潔面產品,減少高糖高脂飲食攝入。建議增加三文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比例,配合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出現多發囊腫或瘢痕傾向時應及時至皮膚科就診,必要時接受光動力療法或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等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