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結腸癌的診斷標準包括結腸鏡檢查、影像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病理活檢、糞便潛血試驗。
1、結腸鏡檢查:結腸鏡可直接觀察腸道黏膜病變,發現早期腫瘤或息肉。檢查過程中可進行活檢或切除可疑組織,病理分析確診是否為惡性病變。
2、影像學檢查:CT結腸成像或MRI可輔助評估腫瘤位置、大小及浸潤深度。增強掃描有助于判斷淋巴結轉移情況,為分期提供依據。
3、腫瘤標志物檢測:CEA、CA19-9等標志物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腫瘤存在,但特異性較低,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4、病理活檢:通過內鏡或手術獲取組織樣本,病理學檢查確定細胞異型性、分化程度及浸潤范圍,是確診的金標準。
5、糞便潛血試驗:檢測糞便中隱匿血液,適用于篩查高風險人群,陽性結果需進一步結腸鏡檢查明確病因。
早期結腸癌的診斷需結合多種方法,高風險人群應定期篩查。日常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減少紅肉及加工食品;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可降低發病風險;戒煙限酒、控制體重有助于預防腸道病變。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