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鼻涕擤出一坨濃黃膠狀物可能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腔異物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抗過敏藥物、鼻腔沖洗、手術引流、環境控制等方式緩解。
1、細菌感染:鼻腔細菌感染可能導致膿性分泌物增多,常見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伴隨癥狀包括鼻塞、頭痛,局部可能出現壓痛。治療需口服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抗生素,配合生理鹽水鼻腔沖洗。
2、病毒感染:感冒病毒侵襲鼻黏膜時,初期為清涕,后期可轉為黏稠黃涕。腺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常伴咽痛、低熱。建議多飲水,使用偽麻黃堿緩解鼻塞,病程通常7-10天自愈。
3、過敏性鼻炎:過敏原刺激引發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分泌物中含大量黏蛋白形成膠狀物。塵螨、花粉過敏者易出現陣發性噴嚏、眼癢。可選用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控制癥狀。
4、急性鼻竇炎:鼻竇黏膜化膿性炎癥會產生大量黃綠色膿涕,可能與肺炎鏈球菌感染、牙源性感染有關。典型癥狀為面部脹痛、嗅覺減退。需進行鼻竇CT檢查,嚴重者需行鼻內鏡下的上頜竇開窗術。
5、鼻腔異物:兒童鼻腔塞入異物后繼發感染,單側鼻腔持續流膿涕伴惡臭。異物存留超過24小時可能引發鼻腔黏膜糜爛。需通過前鼻鏡檢查明確異物位置,使用鉤狀器械取出后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
保持室內濕度40%-60%,每日飲用1.5-2升溫水有助于稀釋鼻腔分泌物。過敏體質者應定期清洗床品,避免接觸寵物皮屑。鼻塞時可嘗試熱蒸汽吸入,選擇游泳、快走等增強呼吸功能的運動。持續兩周以上膿涕或伴隨發熱、視力改變時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排除真菌性鼻竇炎等特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