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在必要時可以拍攝口腔全景片,但需嚴格評估風險與收益。
1. 孕期口腔檢查的特殊性:
妊娠期激素變化易引發牙齦炎等口腔問題,全景片能全面評估牙槽骨狀況。輻射劑量約為0.01-0.03mSv,低于自然年輻射量3mSv,但胎兒對輻射敏感度存在窗口期差異。孕早期12周前胚胎器官形成階段應盡量避免,孕中晚期在鉛防護下可謹慎實施。臨床優先采用口內片等局部檢查替代,確需全景片時需產科醫生會診。
2. 醫療防護措施:
醫療機構需執行ALARA原則合理最低量,采用數字化傳感器降低50%輻射量。操作時需雙層鉛衣覆蓋孕婦胸腹部,甲狀腺圍脖防護,曝光時間控制在8秒內。設備需校準確保射線束精準定位頜骨區域,避免散射至盆腔。建議選擇有婦產專科協作資質的口腔機構,配備胎心監測應急設備。
孕期口腔保健應側重預防,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妊娠期齦炎可選用氯己定含漱液。出現急性牙髓炎等急癥時,全景片診斷價值大于潛在風險,但需簽署知情同意書。產后6周建議系統口腔檢查,哺乳期拍攝全景片無需特殊防護。保持鈣質攝入與維生素D補充,降低妊娠期牙周病對胎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