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可通過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典型癥狀包括尿量減少、水腫、乏力,結合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等指標可初步診斷。
一、臨床癥狀觀察:
早期腎衰竭可能表現為夜尿增多、食欲減退等非特異性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典型癥狀包括尿量明顯減少或無尿、眼瞼及下肢水腫、持續性疲勞、皮膚瘙癢。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等尿毒癥癥狀。需注意部分患者早期癥狀隱匿,易被忽視。
二、實驗室檢查指標: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是重要判斷依據。血肌酐超過133μmol/L男性或104μmol/L女性提示腎功能異常,若持續升高至707μmol/L以上需考慮終末期腎衰竭。腎小球濾過率eGFR低于60ml/min/1.73m2持續3個月可確診慢性腎病。尿常規檢查可見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g提示腎病綜合征。
三、影像學與病理檢查:
腎臟B超可觀察腎臟形態,終末期患者常出現腎臟萎縮、皮質變薄。CT或MRI有助于鑒別梗阻性腎病、多囊腎等結構性病變。腎穿刺活檢是明確病因的金標準,適用于不明原因的急性腎損傷或慢性腎病快速進展者。
日常需控制血壓目標<130/80mmHg、限制蛋白質攝入每日0.6-0.8g/kg,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建議每周進行3-5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每次30分鐘。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合并糖尿病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出現嚴重水腫或電解質紊亂時應及時就醫,終末期患者需準備腎臟替代治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