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狹窄會導致排便困難。肛門狹窄是指肛門或肛管直徑變小,糞便通過時受阻,從而引起排便費力、疼痛等癥狀。
1、肛門狹窄的病因:
肛門狹窄可能與先天發育異常、肛門手術創傷、慢性炎癥等因素有關。先天發育異常多見于嬰幼兒,肛門手術如痔瘡切除術后瘢痕形成是成人常見原因。慢性炎癥如克羅恩病、肛周膿腫反復發作也可導致肛管纖維化狹窄。
2、肛門狹窄的分級與癥狀:
輕度狹窄僅表現為排便時間延長,糞便變細;中度狹窄需用力排便伴疼痛,糞便呈鉛筆樣;重度狹窄可出現腹脹、糞便嵌塞,甚至腸梗阻。長期排便困難可能引發肛裂、痔瘡等并發癥。
3、肛門狹窄的治療措施:
輕度狹窄可通過高纖維飲食、緩瀉劑等保守治療改善。中度狹窄需肛門擴張術,配合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減輕瘢痕。重度狹窄往往需要肛門成形術或瘢痕切除手術。術后需堅持擴肛訓練防止復發。
日常需保持每天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飲食以燕麥、紅薯等高纖維食物為主,避免辛辣刺激。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排便時避免久蹲用力。適度進行提肛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功能,溫水坐浴能緩解肛門痙攣疼痛。若保守治療無效或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評估手術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