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多數情況下可以治愈。該病癥通常與妊娠生理變化或病理因素相關,通過規范治療和監測,多數孕婦血小板水平可恢復至安全范圍。
1、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的分期與癥狀:
輕度減少血小板50-100×10?/L可能無顯著癥狀,僅產檢時發現;中度減少30-50×10?/L可能出現皮膚瘀點、牙齦滲血;重度減少<30×10?/L可能伴隨黏膜出血或產后大出血風險。約70%的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屬于妊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PAT,分娩后1-2月內自行恢復。
2、治療方案與注意事項:
生理性減少需加強監測,每周復查血常規,避免碰撞損傷。病理性減少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需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質激素治療,嚴重者可考慮血小板輸注。孕期禁用可能影響血小板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建議選擇鐵劑、葉酸等支持造血功能。分娩前需多學科會診評估分娩方式,剖宮產并非絕對指征。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飲食側重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促進鐵吸收,適量攝入瘦肉、動物肝臟補充造血原料。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避免疲勞,情緒波動可能加重出血傾向,可通過孕婦瑜伽或冥想調節。若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等先兆子癇癥狀,或皮膚瘀斑迅速擴大需立即就醫。產后42天復查血小板水平,哺乳期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