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
成都人的深夜食堂就開始了!
火鍋、串串兒、燒烤、小龍蝦、冷啖杯…
當然少不了酒!
俗話說:頭孢就酒,說走就走。
其實不止頭孢。嚴格意義上講:“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但經常有人忘記或者不當回事,如果沒事算是僥幸,一旦發生反應或可致命……
警惕!
酒釀也可以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據報道:前段時間,杭州63歲的周阿姨因手術過后,胃口不好,消瘦了許多。丈夫陳大伯很是心疼,每天都換著花樣想讓她多吃點。一天,陳大伯特意買了份酒釀圓子和青團給阿姨吃。周阿姨吃完早飯回到病房掛鹽水,沒幾分鐘后,出現呼吸困難伴瀕死感等癥狀。
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一個小時后,周阿姨的生命體征逐漸恢復正常。醫生判斷,周阿姨是“酒后使用抗生素”引起了雙硫侖樣反應。
什么雙硫侖樣反應?
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藥劑科藥師常黎明介紹:“雙硫侖”本身是一種戒酒藥物,雙硫侖在與乙醇聯用時可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使乙醇在體內氧化為乙醛后,不能再繼續分解氧化,導致體內乙醛蓄積而產生一系列反應——
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等。
其嚴重程度與用藥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關系,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病及對乙醇敏感者更為嚴重,有猝死的風險!
除了“頭孢”
服用這幾類藥期間,也千萬不要喝酒
那么除了頭孢,還有哪些藥物與酒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
常黎明藥師表示:除了頭孢類抗生素,使用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替硝唑或者呋喃唑酮,酮康唑,灰黃霉素等藥物也可能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而常黎明藥師特別強調:即使不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以下藥物使用前后也不建議飲酒。
解熱鎮痛類藥物+酒
服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期間飲酒,可能導致胃酸大量分泌,引起胃出血的風險。
鎮靜催眠藥物+酒
服用鎮靜催眠藥物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期間飲酒,可能導致中樞抑制加重。輕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樞神經麻痹引起死亡。
抗過敏藥物+酒
抗過敏藥物,如氯苯拉敏,賽庚啶等,這類藥物本身存在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與酒精同時使用時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加重。
降糖藥+酒
大量飲酒后可能會掩蓋某些降糖藥物的低血糖反應,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等癥狀,與低血糖反應相似不易區分,所以服降糖藥物的患者也要避免大量飲酒。
降壓藥+酒
酒精具有擴張血管作用,如果飲酒后服用降壓藥如利血平、肼苯噠嗪、硝苯地平等,可使小血管更為擴張,血容量進一步減少,血壓驟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或昏厥。
飲酒和吃藥
到底間隔多久才安全?
常黎明藥師介紹:一般建議頭孢類藥物用藥前后七天不宜飲酒或者使用、食用含酒精制劑、食品,如醪糟、甘草口服液、酒心巧克力或者大量使用外用酒精消毒等,其他任何藥物也建議在飲酒前后兩小時內不同時服藥。
除了酒以外,
這些“藥食”禁忌也不容忽視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藥物服用期間也要避開一些“相克”食物呢?以下常見的6種“禁忌”可要記好了——
01
黃連素、鐵劑不能與茶同服
茶水在體內易被分解成鞣酸,會沉淀黃連素中的生物堿,降低其藥效;鐵劑和茶葉一起會形成鐵鹽,使藥物失去療效并刺激胃腸道引起不適。服用黃連素前后2小時內不能飲茶。
02
含堿含酸的藥要避開醋
服用碳酸鈣、氫氧化鎂、碳酸鎂和鹽酸小檗堿片等含堿含酸藥物時要避開醋。
03
服用抗生素避開牛奶
牛奶中的金屬離子可與喹諾酮類、四環素類、土霉素、紅霉素類、甲硝唑等抗生素結合形成不溶性螯合物,使藥物療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因此不宜與牛奶同服。
04
波立維要避開獼猴桃、香蕉
這時候要避免吃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比如獼猴桃、香蕉、菠菜、動物肝臟等,以免形成血栓。
05
布洛芬不能與咖啡、可樂同服
很多感冒藥里都含有布洛芬,對胃黏膜有刺激,咖啡和可樂會加重布洛芬對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誘發胃出血、胃穿孔。
06
服用鈣劑期間不宜食用菠菜
菠菜中含有草酸鉀成分,不但會使鈣離子沉淀不會被人體吸收,而且還會產生結石。
總之,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
喝酒又吃藥親友兩行淚
酒精隨便調生命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