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通過外用抗生素軟膏、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生素、糖皮質激素軟膏、消毒劑等藥物治療。毛囊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膚損傷、免疫力下降、毛囊堵塞等原因引起。
1、外用抗生素軟膏:
細菌性毛囊炎首選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可直接涂抹于患處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合并膿皰時可配合碘伏消毒,避免擠壓防止感染擴散。用藥期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癥狀無改善需就醫。
2、抗真菌藥物:
真菌性毛囊炎需使用酮康唑乳膏或聯苯芐唑溶液,適用于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丘疹膿皰。需連續使用2-4周,同時更換透氣衣物。糖尿病患者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者更易發生真菌感染。
3、口服抗生素:
多發或頑固性細菌感染可口服多西環素、頭孢氨芐等廣譜抗生素,療程通常5-7天。伴有發熱或淋巴結腫大提示感染較重,需血常規檢查評估。肝功能異常者需調整劑量。
4、糖皮質激素軟膏:
糠酸莫米松乳膏適用于炎癥明顯的非感染性毛囊炎,可緩解紅腫瘙癢。合并感染時需與抗菌藥物聯用,連續使用不超過2周。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慎用。
5、消毒劑:
聚維酮碘溶液或氯己定可用于早期清潔消毒,預防繼發感染。剃須或脫毛后立即使用可降低風險。避免接觸眼睛及黏膜,過敏體質需做皮試。
毛囊炎患者日常需避免搔抓摩擦,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皮膚刺激。保持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控制血糖可降低復發風險。反復發作或伴隨發熱需排查糖尿病、HIV等基礎疾病。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A、C促進皮膚修復。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游泳后徹底沖洗可預防銅綠假單胞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