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皰疹的診斷標準包括臨床表現觀察、實驗室檢測、病史采集、皮損特征分析、病毒培養鑒定等方法。
典型癥狀為簇集性水皰伴疼痛或灼熱感,好發于皮膚黏膜交界處。原發性感染可能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復發性皰疹通常局限于局部。口唇皰疹多由HSV-1引起,生殖器皰疹多與HSV-2相關。
采用PCR技術檢測皰疹病毒DNA具有高敏感性,Tzanck涂片檢查可發現多核巨細胞。血清學檢測IgM抗體提示近期感染,IgG抗體則反映既往感染史。免疫熒光法能快速鑒定病毒抗原類型。
需詢問接觸史、既往發作頻率及誘因,如紫外線照射、壓力或免疫抑制狀態。妊娠期生殖器皰疹需特別關注母嬰傳播風險。HIV感染者出現廣泛皮損時需考慮皰疹病毒合并感染。
初期表現為紅斑基礎上群集丘疹,24小時內發展為透明水皰,3-4天后混濁破潰形成糜爛面。角膜皰疹可見樹枝狀潰瘍,皰疹性瘭疽呈現指端腫脹伴甲周水皰。帶狀皰疹沿單側神經節段分布。
將皰液接種于細胞培養體系,通過特征性細胞病變效應確認病毒存在。該方法雖耗時但特異性強,可用于耐藥株鑒定。電子顯微鏡可直接觀察病毒顆粒形態,但臨床普及率較低。
日常護理需保持皮損清潔干燥,避免抓撓防止繼發感染。急性期可冷敷緩解疼痛,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飲食注意補充富含賴氨酸的乳制品、魚類,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堅果巧克力攝入。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但發作期應避免公共泳池等交叉感染風險場所。出現發熱、皮損擴散或眼部癥狀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