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蚊癥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癥狀嚴重程度和病因,多數生理性飛蚊癥無需特殊干預,病理性飛蚊癥需及時就醫。
玻璃體自然老化導致的飛蚊癥屬于生理現象,常見于中老年人群。玻璃體液化后膠原纖維聚集形成漂浮物,表現為眼前黑點或絲狀陰影。此類情況不影響視力,無需藥物治療,適應后癥狀感知會逐漸減弱。
近視度數超過600度者玻璃體變性風險增加,可能伴隨視網膜牽拉。患者除飛蚊癥狀外可能出現閃光感,需每半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日常避免劇烈運動,可補充葉黃素、維生素C等營養素保護視網膜。
眼部外傷可能導致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裂孔,血液分解后形成紅色飛蚊。傷后需立即進行眼底照相和OCT檢查,排除視網膜脫落風險。恢復期避免彎腰提重物,保證每日8小時睡眠促進吸收。
炎癥細胞進入玻璃體可引發病理性飛蚊,常伴隨眼紅、畏光、視力下降。可能與自身免疫疾病或感染有關,需使用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雙氯芬酸鈉等抗炎藥物,嚴重者需玻璃體腔注射地塞米松。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視網膜靜脈阻塞引起的飛蚊癥屬于急癥。患者常見突然加重的飛蚊伴視野缺損,需48小時內接受視網膜激光光凝術或玻璃體切割術,延遲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傷。
日常可多食用藍莓、菠菜、三文魚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減少光損傷。避免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每用眼1小時遠眺5分鐘。若飛蚊數量突然增多、伴隨閃光或視野遮擋,需立即至眼科進行眼底造影和B超檢查。定期進行眼壓監測和視力檢查,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全面眼科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