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可通過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姿勢步態異常、非運動癥狀等表現初步判斷,確診需結合神經科專科檢查。帕金森病通常與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遺傳因素、環境毒素、氧化應激、神經炎癥等因素有關。
動作啟動困難和執行速度減慢是核心癥狀,表現為扣紐扣、書寫等精細動作笨拙,面部表情減少呈"面具臉"。日常可通過計時起立行走測試、手指敲擊練習評估運動功能,若完成時間較同齡人延長50%以上需警惕。
約70%患者以拇指與食指"搓丸樣"震顫為首發癥狀,頻率4-6Hz,情緒緊張時加劇,睡眠時消失。需與特發性震顫鑒別,后者多為動作性震顫且飲酒后減輕。家庭觀察時可拍攝震顫視頻供醫生分析。
被動活動肢體時出現"鉛管樣"或"齒輪樣"阻力,可能與前庭功能障礙有關?;颊叱V髟V肌肉僵硬、關節疼痛,晨起明顯。建議進行頸部旋轉測試,若轉頭速度減慢伴肩部僵硬需進一步檢查。
中晚期出現小碎步、身體前傾、擺臂減少,凍結步態表現為起步時雙腳如粘在地面。可能與基底節區多巴胺不足有關。居家可用2米直線行走測試,轉身需3步以上或出現跌倒傾向時提示異常。
嗅覺減退、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便秘等可早于運動癥狀數年出現,可能與α-突觸核蛋白病理沉積有關。抑郁焦慮等精神癥狀發生率高達40%,需使用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評定量表篩查。
建議每日記錄癥狀變化日記,包含手部靈活性測試如硬幣翻轉、語音清晰度評估朗讀固定文本。飲食可增加地中海飲食模式,補充維生素E和輔酶Q10;每周3次30分鐘太極或舞蹈鍛煉能改善平衡功能;睡眠時使用絲質床單減少翻身摩擦。當出現癥狀進展或影響日常生活時,需神經科進行UPDRS量表評估、經顱超聲黑質回聲檢查及多巴胺轉運體PET-CT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