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四味藥的配方通常包括鉤藤、天麻、杜仲、夏枯草等中藥材,具體劑量需根據個體體質和病情由中醫師調整。鉤藤具有平肝熄風作用,天麻可改善腦部供血,杜仲能補肝腎降血壓,夏枯草有清熱瀉火功效。四味藥配伍可協同調節血壓,但需注意孕婦禁用鉤藤,脾胃虛寒者慎用夏枯草。
1、鉤藤:常用劑量6-12克,需后下煎煮避免有效成分破壞。該藥含鉤藤堿能擴張外周血管,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伴頭痛眩暈效果顯著,長期使用需監測肝功能。
2、天麻:推薦劑量3-10克,可研末沖服或煎湯。所含天麻素能改善腦血管微循環,適用于高血壓合并頭暈目眩癥狀,與川芎配伍可增強療效。
3、杜仲:標準用量10-15克,鹽炙后補腎效果更佳。其綠原酸成分通過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降壓,對腎虛型高血壓伴腰膝酸軟者尤宜,陰虛火旺者應配伍知母。
4、夏枯草:常規使用9-15克,脾胃虛弱者需配白術。含齊墩果酸和三萜類化合物,能利尿降壓并緩解目赤腫痛,但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胃腸不適。
中藥降壓需配合低鹽飲食和規律運動,每日食鹽攝入控制在5克以下,推薦快走、八段錦等有氧運動。血壓超過160/100mmHg或合并靶器官損害者應及時就醫,中藥治療期間每周監測血壓變化,避免突然停用西藥。藥膳可搭配菊花決明子茶輔助降壓,濕熱體質者可用玉米須30克煎水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