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可通過多飲水、熱敷緩解、口服抗生素、調節陰道菌群、中藥輔助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細菌上行感染、免疫力下降、衛生習慣不良、激素水平變化、尿路結構異常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大腸桿菌是最常見致病菌,可能與性生活頻繁、擦拭方向錯誤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尿頻、尿急等癥狀。輕癥可選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中重度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期間需暫停性生活。
2、免疫力低下:熬夜、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時,尿道黏膜防御功能減弱。建議保證7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乳鐵蛋白,避免過度勞累。反復感染者可接種Uro-Vaxom疫苗。
3、衛生管理:經期需每2小時更換衛生巾,選擇純棉內褲并每日煮沸消毒。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性交后及時排尿。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洗液,推薦pH4弱酸性護理產品。
4、雌激素波動: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減少易發感染,表現為排尿灼痛伴陰道干澀。可局部使用雌三醇軟膏,口服大豆異黃酮。絕經后患者建議定期做盆底肌訓練。
5、尿路畸形:可能與膀胱膨出、尿道憩室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殘余尿感、反復感染等癥狀。需進行尿動力學檢查,嚴重者需行尿道成形術或膀胱頸懸吊術。
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咖啡因飲料。練習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食用蔓越莓制品抑制細菌黏附。出現血尿、發熱需立即就醫,孕婦及糖尿病患者應選擇頭孢類抗生素。治療期間禁食辛辣,穿寬松褲裝減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