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通過外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抗真菌藥物、局部抗炎藥物、光動力治療等方式治療。毛囊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膚損傷、免疫力低下、毛囊堵塞等原因引起。
1、外用抗生素:
細菌性毛囊炎可選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凝膠等外用抗生素。這類藥物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繁殖。使用前需清潔患處,每日涂抹2-3次,療程一般持續7-10天。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孕婦使用需遵醫囑。
2、口服抗生素:
嚴重或反復發作的細菌性毛囊炎需口服多西環素、頭孢氨芐、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這類藥物適用于面部、頭皮等特殊部位的大面積感染,或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者。療程通常為5-7天,需注意胃腸道反應和光敏性。糖尿病患者使用期間需監測血糖變化。
3、抗真菌藥物:
真菌性毛囊炎可選用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伊曲康唑膠囊等藥物。馬拉色菌感染常見于胸背部,表現為瘙癢性紅色丘疹。外用制劑需持續使用2-4周,頑固病例需聯合口服藥物。治療期間保持患處干燥,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物品。
4、局部抗炎藥物:
伴有明顯紅腫疼痛的毛囊炎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能快速緩解炎癥反應,但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合并感染時需與抗生素聯用,兒童及面部皮損慎用。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激素誘發血糖波動。
5、光動力治療:
頑固性復發性毛囊炎可采用紅光聯合氨基酮戊酸的光動力療法。該治療通過光敏反應破壞過度增殖的細菌和異常角化的毛囊上皮,每月1次,3-5次為完整療程。治療后需嚴格防曬48小時,禁忌用于卟啉癥患者。
日常需穿著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剃須或脫毛時的皮膚損傷。飲食注意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鋅等營養素。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游泳后及時沖洗皮膚。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或皮損持續擴大時應及時皮膚科就診,深部毛囊炎可能需切開引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