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炎不治療通常難以自愈。宮頸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宮頸炎多由病原體感染引起,慢性宮頸炎則可能由急性遷延不愈或長期刺激導致。
1. 急性宮頸炎:
急性宮頸炎主要由淋球菌、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顏色異常或伴有異味,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接觸性出血。若不及時治療,病原體可能上行感染至子宮內膜或輸卵管,導致盆腔炎、不孕等并發癥。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類型選擇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阿奇霉素等,同時需對性伴侶進行同步治療以避免反復感染。
2. 慢性宮頸炎:
慢性宮頸炎常見于分娩、流產或手術操作后宮頸損傷未愈,表現為白帶黏稠、腰骶部酸痛或性交后出血。長期未治療的慢性炎癥可能誘發宮頸息肉、宮頸肥大,甚至增加宮頸上皮內瘤變風險。治療方式包括局部物理治療如激光、冷凍或手術切除病灶,日常需避免頻繁陰道沖洗、減少性生活刺激。
無論急性或慢性宮頸炎,均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如柑橘、西蘭花,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運動如瑜伽、快走可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游泳、騎行等可能加重摩擦的運動。定期婦科檢查及宮頸癌篩查對預防疾病進展至關重要,出現異常出血或分泌物持續兩周以上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