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多數情況下屬于自限性疾病,病情較輕且預后良好。該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關節腫痛、腹痛及腎臟損害等癥狀,兒童及青少年發病率較高。
一、輕度過敏性紫癜的表現與處理
約70%患者表現為單純皮膚型紫癜,四肢遠端及臀部出現對稱性瘀點瘀斑,無內臟器官受累。此類患者需臥床休息2-3周,避免劇烈運動,保持皮膚清潔。飲食宜選擇低敏食物如大米、蘋果、青菜,暫時規避海鮮、雞蛋等高蛋白食物。可配合口服維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
二、中度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特征
當出現關節腫痛或腹痛癥狀時,提示病情進展。關節型紫癜常見膝關節、踝關節腫脹,腹痛多呈陣發性絞痛伴黑便。此時需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嚴重腹痛者可短期服用潑尼松。每日記錄排便性狀,觀察有無消化道出血跡象。
三、重度過敏性紫癜的腎臟損害
20%-50%患者會在發病4-8周出現血尿、蛋白尿等腎損害表現。需定期檢測尿常規和腎功能,腎穿刺活檢可明確病理類型。腎型紫癜需長期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必要時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如布洛芬。
患者應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防止皮膚摩擦,康復期逐步增加山藥、蓮子等健脾食物。急性期過后可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但半年內避免競技性體育活動。合并腎臟損害者需每3個月復查尿微量白蛋白,持續監測3-5年。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有助于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