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囊腫可通過觀察隨訪、穿刺硬化、腹腔鏡手術等方式治療,通常由遺傳因素、腎小管阻塞、慢性炎癥、年齡增長、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1、觀察隨訪:
單純性腎囊腫體積較小且無癥狀時,建議每6-12個月進行超聲復查。日常避免劇烈運動或腹部撞擊,監測血壓變化及尿液性狀,多數囊腫無需特殊處理。
2、穿刺硬化:
適用于直徑超過5cm的單純性囊腫,在超聲引導下抽吸囊液后注入無水乙醇或聚桂醇。該操作需排除感染性囊腫,術后可能出現短暫腰痛或發熱,需臥床休息24小時。
3、腹腔鏡手術:
多囊腎或復雜性囊腫可選擇腹腔鏡去頂減壓術,術中同步處理腎盂旁囊腫或分隔型囊腫。術前需評估腎功能,術后需留置引流管2-3天,并發癥包括出血或尿漏。
4、藥物輔助:
托伐普坦用于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延緩進展,需監測肝功能;感染性囊腫需聯用左氧氟沙星和頭孢曲松;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塞來昔布。
5、病因控制:
高血壓患者需維持血壓低于130/80mmHg,首選纈沙坦等ARB類藥物。合并高尿酸血癥者限制嘌呤攝入,必要時服用非布司他,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
日常飲食建議低鹽優質蛋白,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5g,優先選擇魚肉、雞蛋白等易消化蛋白源。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2500ml,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出現血尿、持續腰痛或發熱需及時泌尿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