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寶寶出現頻繁抓耳、哭鬧不安或發熱時需警惕中耳炎。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嬰幼兒常見疾病,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耳部疼痛、聽力下降或耳道分泌物增多。
一、觀察典型癥狀:
嬰幼兒中耳炎早期可能表現為無明確原因的煩躁、夜間哭鬧加劇。典型癥狀包括持續搖頭或用手抓撓耳朵,可能與耳內壓力變化引起的疼痛有關。部分患兒伴隨發熱,體溫可達38℃以上。若鼓膜穿孔,可見黃色或血性液體從耳道流出,此時疼痛可能暫時緩解,但需及時干預。
二、檢查行為變化:
聽力反應遲鈍是中耳炎的重要信號。家長可觀察寶寶對輕聲呼喚或玩具聲響的反應是否減弱。哺乳期嬰兒可能出現拒食現象,因吞咽動作會加重耳部壓力。睡眠時平躺可能導致耳內積液壓力增加,患兒常表現為突然驚醒或拒絕臥姿。
三、區分病因類型: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與呼吸道感染相關,常見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或流感嗜血桿菌。分泌性中耳炎則表現為耳悶脹感而無劇烈疼痛,可能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有關。過敏性體質兒童反復發作中耳炎時,需排查是否存在腺樣體肥大或過敏性鼻炎等誘因。
日常護理需保持鼻腔通暢,哺乳時采取半豎立姿勢避免嗆奶。感冒期間可用溫熱毛巾敷耳周緩解不適,但禁止自行掏耳或滴藥。建議定期進行兒童保健聽力篩查,游泳后及時擦干外耳道。若發現耳道流膿、持續高熱或頸部僵硬,應立即就醫排除并發癥風險。哺乳期母親需注意營養均衡,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鋅元素以增強嬰幼兒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