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廁所時陰道兩側出現雞蛋大小疙瘩可能由陰道壁膨出、子宮脫垂、巴氏腺囊腫、外陰靜脈曲張、盆腔腫瘤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盆底肌鍛煉、藥物治療、手術修復等方式干預。
長期腹壓增高或分娩損傷可能導致陰道前壁或后壁膨出,表現為蹲位時陰道口腫物脫出。輕度膨出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每天3組每組15次收縮;避免提重物及長期咳嗽等腹壓增高行為。
子宮脫垂可能與絕經后雌激素下降、多產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腰骶部墜脹感、排尿困難等癥狀。二度以上脫垂需考慮子宮托置入或曼氏手術、陰式子宮切除術,術后需持續進行盆底康復訓練。
巴氏腺導管阻塞形成囊腫,感染后可發展為膿腫。急性期可口服頭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反復發作需行巴氏腺造口術或囊腫切除術,術后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妊娠期或長期站立可能引發外陰靜脈叢迂曲擴張,表現為紫藍色柔軟包塊。建議穿戴醫用彈力褲壓迫靜脈,每日抬高臀部15分鐘促進回流,嚴重者可行靜脈硬化劑注射治療。
卵巢囊腫或子宮肌瘤等占位性病變可能向下壓迫陰道,伴隨月經異常、腹脹等癥狀。需通過超聲檢查明確性質,漿液性囊腺瘤可行腹腔鏡剔除術,肌瘤過大需子宮切除術。
日常需增加膳食纖維預防便秘,推薦每日攝入燕麥、火龍果等30克纖維;避免深蹲動作改坐便器如廁;練習瑜伽橋式運動改善盆腔循環;出現持續疼痛、出血或排尿障礙需立即婦科就診排查惡性病變,腫瘤標志物CA125聯合盆腔核磁可提高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