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眼底黃斑病變可通過抗VEGF藥物注射、激光治療、光動力療法、低視力輔助器具、定期隨訪等方式延緩失明進程。該病可能由年齡增長、遺傳因素、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視物變形、中心視力下降、色覺異常等癥狀。
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等藥物可抑制異常血管生長,約60%患者視力穩定或改善。每月1次連續3針后根據OCT檢查結果調整治療間隔。
針對黃斑區滲漏采用微脈沖激光,對病灶周圍視網膜進行亞閾值照射。該方式可減少視網膜水腫,但可能遺留永久性暗點,適用于病灶遠離中心凹的患者。
靜脈注射維替泊芬后使用689nm激光激活,選擇性封閉新生血管。需聯合抗VEGF治療,術后避光48小時,重復治療間隔不少于3個月。
電子助視器、濾光鏡、大字閱讀器等輔助設備可提升生活能力。中心暗點患者應學習偏心注視技巧,使用高對比度物品標識重要區域。
嚴格管理血壓血糖,戒煙并補充葉黃素、玉米黃質。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控制BMI在18.5-24.9之間,減少紫外線暴露。
濕性黃斑病變未治療者2年內失明風險達75%,規范治療可將5年失明率降至20%。建議每日食用深綠色蔬菜200g、深海魚每周2次,使用AMSLER方格表自我監測,每3-6個月進行眼底熒光造影評估。突然視力驟降需24小時內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