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黃水后可通過少量飲水、清淡流食、低脂半流食、逐步恢復飲食、觀察癥狀變化等方式調整進食。該癥狀可能由膽汁反流、急性胃炎、膽囊炎、飲食刺激、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少量飲水:吐黃水后需先暫停進食2-4小時,待惡心感減輕后嘗試少量飲用溫水或淡鹽水,每次不超過50毫升,間隔30分鐘重復。此舉可清潔口腔、補充水分,同時觀察是否誘發再次嘔吐。
2、清淡流食:持續6小時未嘔吐者可嘗試米湯、藕粉等低滲流質食物,溫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攝入100-150毫升。此類食物減少胃酸分泌,避免刺激受損的胃黏膜。
3、低脂半流食:癥狀穩定12小時后可過渡到小米粥、南瓜泥等半流食,每日5-6餐。添加少量蛋白質粉或蒸蛋補充營養,嚴格避免油炸食品、乳制品等難消化食物。
4、逐步恢復飲食:24小時后若無腹痛腹脹,可嘗試軟爛面條、饅頭等低纖維主食,配合清蒸魚、雞胸肉等優質蛋白。每次進食后保持坐位30分鐘,預防胃內容物反流。
5、觀察癥狀變化:進食過程中出現持續腹痛、發熱或嘔吐物帶血,需立即禁食并就醫。可能與膽道梗阻、胃出血等病理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右上腹壓痛、柏油樣便等癥狀。
恢復期應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品,每日分餐5-6次控制單次進食量。餐后適度散步促進胃腸蠕動,睡眠時墊高床頭15-20厘米預防夜間反流。癥狀完全緩解前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持續嘔吐超過24小時需進行血常規和腹部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