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出血可通過婦科檢查、HPV檢測、TCT篩查、陰道鏡活檢、影像學檢查等方式明確診斷。該癥狀可能由宮頸炎、宮頸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癥、宮頸上皮內瘤變、子宮頸癌等原因引起。
1、宮頸炎癥:機械性刺激或病原體感染可能導致宮頸黏膜充血水腫,接觸性出血常見于性生活后。每日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急性期需暫停性生活。
2、宮頸息肉:雌激素水平異常或慢性炎癥刺激形成的良性贅生物,表現為經間期點滴出血。婦科檢查可見紫紅色舌狀腫物,息肉摘除術可徹底解決問題。
3、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內膜組織侵犯宮頸時,周期性出血可能與非經期出血混淆。疼痛癥狀多出現在月經期,腹腔鏡檢查是確診金標準。
4、宮頸上皮瘤變:HPV持續感染導致的癌前病變,可能出現同房后出血。陰道鏡下醋酸白試驗可見異常血管,根據分級選擇LEEP錐切或冷刀錐切。
5、浸潤性宮頸癌:腫瘤組織脆性增加導致自發性出血,常伴有惡臭排液。磁共振可評估浸潤范圍,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聯合放化療是主要治療方案。
建議每年進行HPV聯合TCT篩查,保持單一性伴侶減少感染風險。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適量補充硒元素和維生素E。出血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出現持續出血或血性白帶應及時就診,40歲以上女性建議接種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