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結石手術可能存在后遺癥,常見問題包括術后出血、胃排空延遲、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狹窄及營養吸收障礙。手術方式與個體差異會影響后遺癥發生概率。
1、術后出血:術中止血不徹底或術后創面滲血可能導致嘔血或黑便。輕微出血可通過內鏡下電凝止血處理,嚴重出血需輸血或二次手術。患者術后需監測血壓及血紅蛋白水平。
2、胃排空延遲:胃動力障礙表現為餐后飽脹、嘔吐未消化食物。可能與迷走神經損傷或術后水腫有關,建議少食多餐,必要時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動力藥。
3、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連接部結構改變易致膽汁反流,引發胸骨后灼痛。需避免平臥進食,藥物選擇包括鋁碳酸鎂、雷貝拉唑等抑酸劑,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
4、吻合口狹窄:瘢痕收縮導致進食梗阻感,多見于胃大部切除術后。早期可通過內鏡球囊擴張治療,反復狹窄需放置可降解支架或再次手術重建消化道。
5、營養吸收障礙:胃容量減少影響鐵、維生素B12吸收,可能引發貧血或神經系統癥狀。建議定期檢測血清鐵蛋白和維生素水平,必要時補充琥珀酸亞鐵、甲鈷胺等制劑。
術后康復期需遵循漸進式飲食計劃,從流質過渡到低纖維軟食,避免糯米、竹筍等易致梗阻食物。每日分6-8餐進食,單次攝入量控制在200ml以內。三個月內避免跑跳等腹部用力動作,可進行散步、太極等低強度運動。術后半年每三個月復查胃鏡,監測吻合口愈合情況及營養狀態,出現持續嘔吐、體重驟降需及時就診。長期隨訪數據顯示規范護理可使90%患者后遺癥在1-2年內逐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