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可通過熱敷按摩、矯形鞋墊、抗炎藥物、物理治療、局部封閉等方式緩解。歸芍地黃丸作為滋補腎陰的中成藥,可能對腎虛型足跟痛有一定輔助作用。
歸芍地黃丸由當歸、白芍、熟地黃等組成,具有養血柔肝、滋補腎陰功效。腎虛型足跟痛多表現為隱痛伴腰膝酸軟,該藥可能通過改善腎陰不足緩解癥狀。臨床常用藥物還包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非甾體抗炎藥。
足底筋膜炎引發的疼痛可通過體外沖擊波治療、超聲波治療改善。每日跟腱拉伸訓練如臺階懸吊練習、毛巾牽拉等能增強足底筋膜彈性,配合夜間夾板固定效果更佳。
選擇足弓支撐型運動鞋,避免赤足行走。體重超標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減輕足部負荷。每日溫水泡腳后可用網球滾動按摩足底10分鐘。
跟骨骨刺或應力性骨折需X線確診,可能與長期站立、鈣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常表現為晨起第一步劇痛。跟腱炎則多因運動過度導致,伴隨局部紅腫熱痛。
肝腎虧虛型適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氣滯血瘀型可用桃紅四物湯。針灸取太溪、昆侖等穴位,配合艾灸涌泉穴每周3次,每次20分鐘。
足跟痛患者應避免穿硬底鞋,每日攝入300ml牛奶補充鈣質,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出現明顯腫脹時,需骨科就診排除跟骨滑囊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歸芍地黃丸建議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配合足部肌肉力量訓練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