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呼和浩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了一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建議,幫助有需要的市民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全過程。與此同時,市衛健委還依托“青城醫療”小程序,建設“互聯網醫院”統一服務平臺,為市民提供線上“咨詢問診”等互聯網診療服務。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特點和癥狀
奧密克戎變異株是本輪疫情的主要毒株,國內外大量數據證實其致病力和毒力已明顯減弱,以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為主,引起的重癥、危重癥和死亡的比例低于流感。很多人感染后沒有癥狀或癥狀相對較輕,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干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一般感染后病程為3到7天左右。
發病第一天:癥狀較輕。可能感到輕微咽干咽痛、身體乏力。發病第二天:開始出現發熱癥狀,部分人可高燒至39℃左右,同時咽部不適感加重。發病第三天:癥狀最重的一天。發熱仍然存在,渾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劇。發病第四天:體溫開始逐漸下降,但仍然咽痛咽癢,一部分人開始流涕、咳嗽。發病第五天:體溫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體乏力仍然存在。發病第六天:不再發熱。咳嗽、流涕等癥狀加重,前期病毒導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壞,人體通過流涕、咳嗽排出壞死的細胞,可能出現核酸轉陰。發病第七天:所有的癥狀開始明顯好轉。核酸很大可能轉陰。
以上癥狀發展較為常見,接種過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輕。但少數70歲以上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及有免疫性疾病、腫瘤患者等特殊人群,有時病程較為復雜。如果感染病毒5天前后出現明顯憋氣癥狀,需要前往醫院治療。
日常居家監測
新冠病毒感染者以無癥狀和輕型病例為主,大多不需要過多治療,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可居家自我照護,每天測量體溫和健康監測,注意休息,平衡營養,減少焦慮、恐懼、煩躁情緒,無癥狀感染者無需吃藥,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對癥處置或口服藥治療。
居家健康治療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服藥時,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藥物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是緩解癥狀,建議在出現癥狀初期對癥用藥,可以備藥,但無需囤藥。
發熱:布洛芬、阿司匹林、蓮花清瘟膠囊等。咽干咽痛:六神丸、清咽滴丸等。咳嗽咳痰:清開靈顆粒、富馬酸酮替芬等。流鼻涕: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鼻塞:塞洛唑啉滴鼻劑等。惡心/嘔吐:桂利嗪、藿香正氣水、奧美拉唑、鋁碳酸鎂咀嚼片等。
特別注意:如患有基礎疾病,在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平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人員,一定要規律服藥,注意監測血壓、血糖,控制好基礎病,避免因新冠感染導致基礎病加重。新冠感染病原體為病毒,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不要疊加用藥,以免出現藥物過量風險。用藥時還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保質期。
醫院就診指征
市民朋友在感染新冠后應做好健康監測,在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癥狀后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出現呼吸困難或氣促,呼吸頻率≥30次/分;服用退燒藥后仍持續3天體溫超過38.5℃;體溫35℃及以下;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93%;胸部感到持續疼痛或持續壓迫感;頭暈、無法醒來或保持清醒;皮膚、嘴唇或指甲床蒼白、灰色或發青;虛弱或腳步不穩;抽搐;持續不能飲食,或腹瀉、嘔吐超過2天;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