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與谷丙轉氨酶是同一種酶的不同名稱,二者均指催化丙氨酸與α-酮戊二酸轉氨基反應的酶,臨床縮寫為ALT。
1、名稱來源:
谷丙轉氨酶是中文傳統命名,強調其催化谷氨酸與丙酮酸的可逆反應;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則是國際生化聯合會IUBMB的系統命名,更準確描述其作用于丙氨酸的轉氨基特性。兩種命名均被中國藥典和醫學教材認可。
2、檢測意義:
作為肝細胞損傷敏感指標,ALT升高常見于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等疾病。當肝細胞膜通透性改變時,胞漿內ALT釋放入血,血清水平可升至正常值40倍以上,其數值變化與肝細胞壞死程度呈正相關。
3、檢測方法:
臨床采用速率法檢測ALT活性,原理是在340nm波長下監測NADH吸光度下降速率。檢測前需空腹8-12小時,避免劇烈運動,溶血標本會導致結果假性升高。
4、與其他酶區別:
不同于主要存在于心肌的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在肝臟濃度最高。AST/ALT比值有助于鑒別肝病類型,酒精性肝病時比值常>2,病毒性肝炎則<1。
5、結果解讀:
成人ALT正常值通常<40U/L,輕度升高2-3倍可能由脂肪肝引起,中度升高5-10倍常見于慢性肝炎,超過10倍需警惕急性肝壞死。孕婦因血容量增加可能出現生理性降低。
發現ALT異常時應結合GGT、ALP等肝功能指標綜合判斷,避免攝入酒精和高脂飲食,建議選擇富含維生素B族的粗糧和深色蔬菜。每周3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改善肝臟代謝,但重度升高者需立即就醫排查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病因,必要時進行肝臟超聲或彈性成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