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可通過藥物治療、激光治療、手術治療、控制原發病和調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改善。眼底出血通常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外傷或血液系統疾病等因素引起。
1、藥物治療:
針對輕度出血可選用改善微循環藥物如羥苯磺酸鈣,或促進出血吸收的卵磷脂絡合碘片。若存在炎癥反應需聯合非甾體抗炎藥如普拉洛芬滴眼液。合并黃斑水腫時需玻璃體內注射抗VEGF藥物如雷珠單抗,具體用藥需經眼科醫生評估后選擇。
2、激光治療: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出血可采用全視網膜光凝術,通過激光封閉滲漏血管減少出血風險。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可選擇局部視網膜光凝,治療周期通常需3-5次。激光治療能有效預防新生血管形成,但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視力模糊。
3、手術治療:
玻璃體積血嚴重者需行玻璃體切割術,清除積血并修復視網膜。合并視網膜脫離時需聯合鞏膜外墊壓或氣液交換術。術后需保持俯臥位1-2周,定期復查眼壓和視網膜復位情況。手術并發癥包括白內障加重和繼發性青光眼。
4、控制原發病:
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壓患者需維持血壓低于140/90mmHg。血液病患者需糾正凝血功能異常,定期監測血小板和凝血指標。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規范使用免疫抑制劑。
5、生活方式調整:
急性期需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減少低頭動作以防出血加重。戒煙限酒,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用眼時保持環境光線柔和,持續用眼40分鐘后休息10分鐘。高度近視者應避免蹦極、過山車等劇烈活動。
眼底出血患者應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用力揉眼或劇烈咳嗽。飲食上多攝入深色蔬菜和藍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建議每3-6個月復查眼底照相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監測病情變化。出現突發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或閃光感應立即就醫。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同時進行腎病和神經病變篩查,實現全身綜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