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外傷后牙齒脫出可通過立即再植、清潔處理、牙科固定、藥物治療、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牙外傷通常由跌倒碰撞、運動損傷、交通事故、暴力撞擊、牙齒結構異常等原因引起。
1、立即再植:
牙齒完全脫出后30分鐘內是再植黃金期。拾起牙齒時需捏住牙冠部分避免損傷牙根,用生理鹽水或牛奶沖洗表面污物,將牙齒按原方向輕輕塞回牙槽窩。無法自行再植時可把牙齒含在舌下或浸泡在生理鹽水中保存。
2、清潔處理:
污染牙根需用生理鹽水輕柔沖洗,禁止刮擦牙根表面殘留的牙周膜纖維。牙齒再植前可用抗生素溶液浸泡5分鐘,常用慶大霉素、頭孢類抗生素。口腔傷口可用無菌紗布壓迫止血,避免使用酒精或雙氧水刺激組織。
3、牙科固定:
急診就醫后需進行彈性夾板固定4-6周,采用鈦創傷夾板或樹脂-鋼絲聯合固定。固定期間避免咬硬物,每2周復查咬合關系。乳牙脫位需評估是否傷及恒牙胚,必要時拔除防止影響恒牙發育。
4、藥物治療:
再植后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預防感染,布洛芬緩解疼痛。牙髓壞死風險高者需在7-10天內進行根管治療,使用氫氧化鈣糊劑充填。術后3個月需拍攝X線片評估牙根吸收情況。
5、定期復查:
再植后1年內需每3個月復查,監測牙髓活力及牙根吸收。出現牙齒變色、叩痛、牙齦膿腫需及時處理。青少年患者需追蹤至18歲,觀察牙根發育及頜骨生長情況。長期隨訪可發現牙根替代性吸收等遲發并發癥。
飲食應選擇軟質食物如雞蛋羹、土豆泥、面條等,避免堅果、硬糖等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運動時佩戴定制運動牙托,足球、籃球等對抗性運動前檢查固定裝置。日常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含氟漱口水預防齲齒,夜間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墊。家長需教會兒童跌倒時用手緩沖的保護動作,定期檢查游樂設施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