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通過耳鏡檢查結合癥狀評估確診,典型表現包括突發耳痛、聽力下降及耳道溢液。
一、臨床診斷方法:
耳膜穿孔的確診需由耳鼻喉科醫生完成。耳鏡檢查可直接觀察鼓膜是否完整,穿孔部位多呈裂隙狀或圓形缺損,邊緣可能充血。純音測聽可評估傳導性聽力損失程度,聲導抗測試顯示鼓室圖呈平坦型。對于外傷性穿孔,需追問頭部撞擊、異物插入或爆震史;感染性穿孔常伴中耳炎病史,如反復耳流膿或發熱。
二、需鑒別疾病:
外耳道炎表現為耳道腫脹而非鼓膜破損,耳內鏡檢查可區分。大皰性鼓膜炎可見血皰但鼓膜完整,突發劇痛是其特征。中耳膽脂瘤會導致漸進性聽力下降,CT檢查可見骨質破壞。兒童需排除先天性鼓膜發育異常,此類穿孔多位于鼓膜松弛部。
三、分級與治療策略:
小型穿孔<3mm多可自愈,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中型穿孔3-5mm建議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預防感染,禁用氨基糖苷類耳毒性藥物。大型穿孔或持續3個月未愈者需行鼓膜修補術,包括脂肪移植或顳肌筋膜修補。合并膽脂瘤或聽骨鏈損傷時,需同期行乳突根治或聽骨鏈重建。
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時佩戴耳塞,洗澡可用棉球蘸凡士林堵塞外耳道。恢復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動物肝臟促進黏膜修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突發耳鳴或眩暈需立即復診,可能提示內耳受累。三個月內避免乘坐飛機或潛水,氣壓變化可能導致穿孔擴大。兒童患者應定期復查聽力,防止語言發育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