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癥肝炎經過及時規范治療可以治愈,但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個體差異綜合判斷。
急性重癥肝炎是由病毒、藥物或毒素等因素引起的肝臟急性炎癥壞死,臨床表現為黃疸迅速加深、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等。疾病進展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早期患者通過保肝藥物如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等治療,配合血漿置換等人工肝支持系統,治愈率可達70%以上。中期患者可能出現腹水、電解質紊亂,需加強營養支持與并發癥管理。晚期患者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需進行肝移植評估。
治療期間需嚴格臥床休息,保證每日熱量攝入不低于35kcal/kg,蛋白質控制在1.2-1.5g/kg。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限制脂肪攝入,補充維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心理疏導尤為重要,家屬應協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配合醫護人員進行肝功能監測,觀察意識狀態變化。
預防方面需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海鮮,接種甲型、乙型肝炎疫苗。康復期建議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散步,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飲食選擇易消化的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烹調方式以蒸煮為主。定期復查肝功能、腹部超聲等指標,隨訪時間不少于6個月。保持規律作息,絕對禁酒,避免過度勞累。出現食欲減退、皮膚瘙癢等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