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過早破裂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引發早產、導致胎兒窘迫、影響胎兒發育、誘發臍帶脫垂等危害。
1、感染風險:
胎膜破裂后子宮與外界直接相通,細菌可能上行感染宮腔。絨毛膜羊膜炎是常見并發癥,表現為發熱、腹痛、陰道分泌物異味。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阿奇霉素可降低風險,同時需監測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
2、早產問題: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產的主要原因之一。34周前發生者需使用硫酸鎂保護胎兒神經系統,配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早產兒可能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顱內出血等并發癥,需新生兒重癥監護。
3、胎兒缺氧:
羊水過少導致宮腔壓力直接作用于胎兒,可能引發胎心變異減速或晚期減速。持續胎心監護顯示基線平直或反復減速時,需緊急剖宮產終止妊娠。臍動脈血流超聲監測可評估胎盤功能。
4、發育受限:
孕中期胎膜早破可能造成羊水過少,限制胎兒肺部發育和肢體活動空間。超聲測量羊水指數低于5cm時,可能出現Potter綜合征樣改變。羊膜腔灌注術可暫時改善宮內環境。
5、臍帶脫垂:
胎先露未銜接時破水,臍帶可能隨羊水沖出宮頸口。突發胎心驟降至60次/分以下需懷疑脫垂,立即采取膝胸臥位并準備急診手術。臀位或橫位孕婦破水后應平臥轉運。
胎膜早破孕婦需絕對臥床減少羊水流失,每日監測體溫和胎動。飲食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增強胎膜韌性。避免增加腹壓動作,如廁使用便盆。出現規律宮縮、發熱或陰道流血時需立即就醫,根據孕周選擇期待治療或終止妊娠方案。孕晚期可進行B族鏈球菌篩查,預防新生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