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可通過維生素補充、局部止血藥物、抗炎治療等方式改善。牙齦出血通常由維生素缺乏、牙齦炎、牙周炎、血液疾病、激素變化等原因引起。
1、維生素補充:維生素C缺乏可能導致毛細血管脆性增加,適當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改善癥狀。維生素K參與凝血因子合成,缺乏時需口服維生素K制劑。復合維生素B族對口腔黏膜修復有輔助作用。
2、局部止血藥物:含有氨甲環酸的漱口液能有效控制局部出血。明膠海綿貼敷適用于創傷性出血。硝酸銀溶液局部燒灼可用于頑固性出血點,需專業醫師操作。
3、抗炎治療:牙齦炎患者可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控制菌斑。甲硝唑對厭氧菌感染效果顯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牙齦腫脹疼痛。
4、血液疾病干預: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需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友病患者需補充凝血因子Ⅷ。白血病相關出血需針對原發病進行化療或靶向治療。
5、激素調節:妊娠期牙齦出血建議使用孕婦專用漱口水。更年期女性可考慮局部雌激素凝膠。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減少牙齦毛細血管病變。
日常可增加獼猴桃、鮮棗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攝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牙齦持續出血超過一周或伴隨其他部位出血時,需及時進行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檢查。定期口腔潔治能有效預防菌斑性牙齦炎,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專業牙周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