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種可通過出生24小時內、1月齡、6月齡三針基礎免疫完成,高風險人群需定期加強。接種時間安排基于免疫應答規律和感染風險預防。
1、新生兒接種:
所有新生兒應在出生24小時內完成首針乙肝疫苗接種,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主要感染途徑之一。早產兒或低體重兒需按實際體重調整劑量,首針接種后需在1月齡和6月齡完成剩余兩針基礎免疫。
2、兒童補種:
未按程序接種的兒童需進行補種,首針與第二針間隔不少于4周,第三針與首針間隔不少于16周。7歲以下兒童補種前無需進行血清學檢測,直接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針接種。
3、成人接種:
乙肝表面抗原陰性且抗體陰性的成年人推薦接種,醫務人員、血液透析患者等高危人群應優先接種。成人采用20μg重組酵母疫苗,按0-1-6月程序接種后可產生有效保護。
4、高危人群:
醫務人員、靜脈藥癮者、男男性行為者等高風險人群需定期檢測抗體水平。表面抗體滴度低于10mIU/ml時應進行加強免疫,可選擇單針加強或重新接種三針程序。
5、暴露后預防:
發生乙肝病毒暴露后應在24小時內接種疫苗并注射免疫球蛋白。傷口暴露需立即清洗消毒,性暴露需在14天內完成預防接種。完成暴露后預防仍需按程序接種剩余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后建議保持接種部位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日常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適量攝入魚類、豆制品和新鮮蔬果。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疫苗免疫效果,接種后1-2個月可進行抗體檢測確認免疫應答情況。出現局部紅腫或低熱等反應通常48小時內自行緩解,持續不適需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