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
性溫,既能補脾肺之氣,又能大補元氣,對于那些大病初愈、久病體虛而偏于氣虛者,不失為一味良藥。這類人群常表現為怕冷、活動后心慌氣短、頭暈眼花、愛出汗、大便稀溏、血壓偏低、脈搏無力等。 作為一種溫性的大補之品,人參在使用上應該嚴格把握適應癥。血壓偏高,有過腦溢血等病史,平時有口干、容易上火、面色偏紅、大便干燥等表現的人就不宜服用。有的人體質雖然虛弱,但偏于陰虛,如伴有手足心發熱、兩眼干澀昏花、耳鳴、腰酸、尿少等,不能單用人參,以免火上澆油。
人參可以單獨燉服,時間應長;也可以嚼服,在口中嚼服2―3片,可以益氣生津提神;也可以切成薄片沖水代茶飲。黨參、太子參的功效類似于人參,但是力量稍弱。
要注意的是,人參不能和破氣的藥物和食物同用,如蘿卜等,以免影響藥力;不宜同時飲茶,因為茶中的鞣酸會影響藥物吸收;另外不宜與藜蘆、五靈脂等中藥合用。
西洋參
性寒,除了補氣生津,還能清火除煩、養胃益肺,不會導致"上火"、血壓升高等問題。但它終歸是藥物,不適用于所有人。西洋參適合于有上述氣虛癥狀,而又伴有津液損傷或陰虛內熱者,如面紅、口干、心煩失眠的人。
西洋參可以清火,因此脾胃虛寒、大便稀溏或男子陽痿、早泄、遺精、女子性欲淡漠、痛經、閉經、帶多者,就不宜把西洋參作為保健品,以免進一步損傷陽氣而加重病情。
許多人都有服用西洋參的習慣,但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西洋參種類比較復雜,有質量優良的,也有質量低劣的,甚至還有摻雜使假的,在選購時應加以鑒別。
(一)進口西洋參
主根呈圓形或紡錘形、蘆頭殘存或已除去,殘存者,略偏向一側。表面淺黃色或黃白色,皮紋細膩,具突起的橫長皮孔。質地飽滿而結實。折斷面略顯角質,皮部與木部或中心常有小裂隙。斷面粉白色,皮部可見一棕色形成層環,環內外散有紅棕色小點。苦干味濃,透喉。
(二)國產西洋參
呈長圓柱形,枝條較粗壯,蘆頭較大。表面較光滑,顏色偏黑。縱紋明顯。3質地輕,似剛出窯的紅磚、粉性差,少有裂開的隙縫。4僅有苦味,甘味少或無,久嚼有棉絮感。
(三)以生曬參偽充西洋參
根莖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蘆頭多以除去。表面土黃色或黃白色,皮紋粗糙。橫長皮孔粗而短。質地較脆而疏松,顯放射狀裂隙,皮部紅棕色小點不明顯。味淡帶甜或有豆腥味。
家庭服用西洋參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含化法
將無皮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一下,使其軟化,然后用刀將參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內,一次口含一片,每天用量2-4克,早飯前,晚飯后含于口中,細細咀嚼。
2 沖粉法
將西洋參研成細粉狀,每次5克,用紗布或濾紙包好,置杯中,沖入沸水,加蓋后約5分鐘即可飲用,可重復沖服幾次至無味止。
3 燉服法
將原皮西洋參切片,每天2-5克放入瓷碗內,加適量水浸泡3-5小時。密封碗口,再置鍋內隔水蒸燉20-30分鐘,早飯前半小時服用。
4 蒸服法
將西洋參研成粉狀,每次用一個雞蛋拌入西洋參細粉5克,蒸熟后服用。
5 作湯法
將原皮西洋參切成薄片,做菜湯時每次放入5克共煮。菜湯、藥同食,每日1次。
6 煮粥法
取大米50克,淘洗后加水煮粥,粥開后加入西洋參細粉5克,直至粥成,宜每日早餐服用。
7 泡酒法
取西洋參30克置于凈器中,用米酒500克浸泡,密封7日后取用。每日2次,每次空腹飲20毫升。酒盡再添,味薄取參食之。
必須注意的是吃西洋參時,一是不要飲茶,因茶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與西洋參作用相反,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必須在服用西洋參2-3日后才能喝茶;二是不要吃蘿卜,因蘿卜是破氣的,而西洋參是補氣的。